ayx爱游戏可降解塑料行业研究报告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21

  ayx爱游戏我国将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0 年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 2060 年 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 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而碳中和则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 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化工行业是能耗大行业,碳中和背景下影响较大。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是“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具体包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 24.1%。持续改善环境 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而 其中化工行业是能耗量非常大的行业,因此,化工行业未来将会面临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双重影响。

  实现降低 CO2 排放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减少我国普通塑料的使用。我国塑料主要产品有聚丙烯、聚乙烯等,使用 量十分巨大,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聚乙烯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 2157 万吨和 3576 万吨,聚丙烯产量 和消费量分别为 2674 万吨和 3055 万吨。我国烯烃产生的 CO2 量十分巨大,据统计每生产一吨烯烃会产生 6-10 吨 CO2,按照 2021 年数据,我国单烯烃生产即会向大气中排放 2.9-4.8 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同时我国烯烃生产远远 不能满足国内需要,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烯烃。目前我国烯烃需求仍然保持 1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可预计的未来, 我国对于烯烃需求量仍将是非常巨大。

  烯烃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制作成塑料制品,我国塑料使用量十分巨大。塑料自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 领域,如包装行业和一次性制品行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其巨大的使用量和废弃量导致 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包括河流污染、农田地膜污染以及海洋塑料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总计生 产出的 90 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 9%,12%被焚烧,其余 79%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流入自然环境 中;据推测,到 2050 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超过 340 亿吨,废弃塑料的产量将为 120 亿吨。目前全球每年用掉的塑料 袋多达 5 万亿个。

  白色污染具有处理难度高,回收利用难、破坏环境周期长等特点。白色污染主要是指不易降解的塑料。塑料之所以处 理困难,是因为这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呈网状,碳氢分子长链牢固,分子间聚合力大,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聚合高分 子,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耐酸碱等特性,因此此类塑料制品的应用功能结束后形成的废弃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 极慢,时间长的会达上千年,具有收集难、回收利用难以及处置难、破环环境周期长等特点,已经对生态环境构成较 大的破环性。目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见到白色垃圾的影子:快递包装、外卖盒、超市购物袋等,虽然对生活带 来了便利,但是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目前塑料的主要处理方式仍旧是填埋为主。据调查,废旧塑料处理方式有很多,其对废旧塑料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 掩埋、再生、热裂解等。焚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还会产生强烈刺激性的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在废旧塑料中 的重金属化合物,也会随着烟尘焚烧残渣一起排放,对环境污染比较大。由于废旧塑料体积大、因此会占用大量的土 地资源,掩埋会增加土地资源负担。废旧塑料降解慢,掩埋后会形成永久垃圾,严重妨碍地下水的流通与水的渗透。 废旧塑料再生颗粒可以将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整体上的性能与属性都不如新料强。另 外,目前废塑料再生行业还缺乏完整的回收体系,废塑料加工技术也不成熟。所以对于不可降解材料来说,目前没有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对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目前塑料污染形势严峻。我国在使用环节每年废弃的塑料高达 1500 万吨。尤其在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等高寒、 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量地膜的应用,使得白色污染形势尤为严重。不仅如此,全球海洋污染也十分严重,每年大约 有 1100 万吨塑料被倾倒进入海洋,目前海洋中累计塑料有 1.5 亿吨左右,如果不加以治理,根据海洋管理局的预测, 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海洋中将会有 2.5 亿吨塑料,而这会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打击。由于白色污染极难降解, 会给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产生长期的破产作用,如高分子聚合物在发泡过程中使用的氟氯烃化合物会破坏大气臭 氧层,废弃塑料燃烧释放二噁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目前数以亿吨计的传统塑料垃圾会给生态环境带 来巨大损害。

  我国采用可降解塑料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案。传统塑料之所以会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根本原因是其超长的降解时 间,而可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相比最大的优势便是降解时间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早在 2007 年便出 台相关法律,对购物塑料袋的使用进行了限制。2020 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 治理的意见》,其中提出:应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由此可见,我国将 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作为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根据原料来源可将其分为生物基和石油基两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聚乳酸(PLA)、聚 羟基脂肪酸酯类聚合物(PHAs)、全淀粉基、纤维素等;石化基可降解塑料包括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聚丁二 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二氧化碳共聚物(PPC)、聚己内酯(PCL)、 聚乙醇酸(PGA)等。石油基指的是虽然原材料来自石油但可以被生物降解的一类塑料,如 PBAT、聚乙醇酸等。

  生物降解塑料是最新的可降解塑料。从上世纪 60 年代第一项可降解塑料的有关专利问世到 90 年代规模化生产,可 降解塑料的研发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淀粉改性塑料,其机理是在传统单体聚合的过程中加入淀粉改性处理; 废弃塑料进入环境后,仅被分解为小块塑料片段而不是完全降解,不仅难回收,而且塑料片段本质与普通塑料相同, 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已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第二代是光、热降解塑料,其机理是在光、热作用下,塑料高分子 聚合物中含有的光敏组分发挥作用,使分子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解目的;但由于光、热降解塑料 的降解速率受到光照强度、温度等外部条件约束,降解速率并不稳定,若是塑料被埋于地下或是被置于其他光照较弱 的环境下,分解效果甚微或是无法分解。第三代是生物降解塑料,也是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研发的重点,其特点是其 基料可在自然界微生物作用下实现完全分解。

  可降解塑料未来发展前景巨大。2020 年全球塑料产量将近 4 亿吨,生物可降解塑料全球塑料仅为 122.7 万吨,占塑 料总量仅为 0.3%,发展前景巨大。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测数据,到 2024 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年产能将达到 133.4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2.7%。受益于各国“禁塑令”生效时间影响,全球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在 2020-2021 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根据 HISMarkit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预计将达 55 万吨,未来 5 年内需求复合增速将达到 8.9%。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将超乎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当前预测值。

  全球可降解塑料总体处于产业化初期,我国产能增长明显。全球市场方面,可降解塑料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西 欧、北美。目前,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地区为西欧,这主要是因为西欧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于环保意识宣传较 为充分,西欧地区人民对于可降解塑料接受度较高。同时西欧作为化工产品的主要研发基地之一,对于可降解塑料的 研发也位于世界前列。西欧凭借自己有力的政治经济条件,促进了可降解塑料的广泛使用。但随着中国“禁塑令”的 实施,未来市场规模将有望赶超西欧地区。

  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下游包装。生物可降解塑料下游主要应用于包装(硬包装、软包装)、纺织品、汽车和运输、 消费品、农业和园艺、涂料和胶黏剂、建筑和施工、电子和电器及其他行业。生物塑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光泽度、良好 的阻隔、抗电和印刷性能,适用于包装行业。因此,包装行业是生物塑料的最大应用领域,占生物塑料市场总量的约 65%,近 120 万 t;应用于硬包装的生物塑料中生物基 PET 的占比最大,而应用于软包装的生物塑料中可生物降解的淀 粉混合物的占比最大。用于纺织品的生物塑料约占生物塑料总量的 11%,占比最大的是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而用于汽车和运输的生物塑料中占比最大的则是生物基 PA。其他行业生物塑料的市场规模占比则相对较低, 但生物塑料拥有宽泛的应用领域,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由于对环保认识度的提高,全球对于可降解塑料的推广早在 20 世纪初就逐步开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于 2011 年前后,先后禁止使用或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袋。德国对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给予税收优惠。美国加州、旧金山等 各地也先后出台相关法令,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或销售,同时联邦政府给予可降解塑料袋相关优惠政策。可降解塑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在近 20 多年中,不断加深对于传统塑料的治理,鼓励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早在 1999 年,我国就已经意识到了 不可降解塑料的危害,出台了第一个关于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政策,规定 2000 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 泡塑料餐饮具。在此之后,我国逐步出台一个有一个政策法案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进行限制,且逐步从“限塑”发展 至“禁塑”,禁塑将会成为长期的塑料治理最终目标。因此,可以预见,可降解塑料需求上升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均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各地方政府对于禁塑令积极响应,出台了相应 的地方政策治理不可降解塑料。各个治理政策覆盖包括餐饮、外卖、批发零售、快递、住宿、农业等需要用到塑料用 品的行业,并依照时间节点的方式规定限塑的完成进程。

  我国出台史上最严“禁塑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在 2020 年 1 月 19 日出台史上最强“禁塑令”—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计划到 2020 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 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预计到 2022 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将明显减少,可降解塑料将替代该类产 品。

  与此同时,商务部积极响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 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限制使用的具体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中央以及地方政策内容,未 来 2-5 年内,禁塑政策即将在全国大范围内铺开,可降解塑料行业有望实现高速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快递包装、 外卖包装、购物袋、农用地膜将是可降解塑料主要的需求方向。

  快递包装领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普及,近年来中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21 年中国 邮政业务总量达到 13698.3 亿元,同比增长 25.1%;我国快递件数 1083.0 亿件,同比增长 29.9%,人均寄件件数 76.7 件。并且,快递行业仅在 2020 年年初两个月有受到疫情冲击,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快递业务强势复苏,继续 保持高速发展。可以看到我国快递邮政业务快速发展,考虑到未来城镇化仍有一定空间,我国快递业务量或保持 20% 左右的高速增长。

  快递包装所用材料被替换比例高达 71%。中国快递包装主要以瓦楞纸箱和塑料袋为主,根据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 1082.96 亿件,其中纸质包装占比 58.6%,塑料包装占比 41.1%,普通塑料袋薄膜质量占比达塑料类总体的 62.9%。 其中塑料类包装材料中业包括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在以上提及的国家政策中, 被明确指出提倡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即政策要求在未来几年类需要替换为可降解塑料的部分占塑料比 71%。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划,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ayx爱游戏、广东等重点省市将先行试点禁 用一次性塑料包装,按照 2021 年的统计数据,上述省市快递业务量合计约为 703.47 亿件,占全国总量的 65.0%。 根据《意见》,2022 年将会是上述重点省市快递塑料包装统一禁用不可降解塑料的重要节点,并且到 2025 年时,全 国将统一禁用。

  快递行业高速发展,可降解塑料替代前景巨大。快递行业属于高速增长中的行业,尽管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但依旧 以较高速度增长,在进行估计时,假设快递业务量保持每年 20%的增速进行增长,并假设未来几年占比不变,即塑料 包装占比 41.1%,普通塑料袋薄膜质量占比达塑料类总体的 62.9%。根据目前政策,2022 年现在主要省市实行,2025 年在全国推广。同时,根据目前的单耗数据,即平均每件快递塑料袋需要 40.87g 塑料进行估算,假设可降解塑料占 据的替代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直到 2025 年时达到 70%,可降解塑料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快速上升,在 2025 年达到 153.41 万吨。

  外卖行业目前应用一次性餐具较为广泛。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 2020 年底,直辖市、省 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 可降解塑料袋。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到 171.2 亿单,同比增长 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 8352 亿元,同 比增长 14.8%。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 5 亿人,80 后和 90 后是餐饮外卖服务消费的中坚力量,所订的外卖餐食并 不局限于一日三餐,也包括下午茶、夜宵等。这带来了大量一次性餐具需求。目前,外卖所使用的塑料材料包括塑料 袋、塑料碗、塑料汤勺和塑料汤杯,在限塑令颁布之前,基本都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石油基高分子材料。

  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塑料吸管近 3 万吨,约合 460 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 30 根。塑料吸管生产成本平均为每 支 0.03 元,PLA 吸管则是每支 0.17~0.2 元,未来市场规模为 80-90 亿元左右。

  根据 CFLP 美团配送的数据,2020 年我国外卖订单达 171.2 亿单,其中线%,考虑到线上外卖行业处 于高速增长期,近年来年均增速一直维持在 30%以上,因此,在测算时,将以 20%的增长率来代表我国外卖订单的 复合增长率。同时根据《意见》针对的政策推行地区以及消费强度下降 30%的要求进行测算,即全国有 30%的地区 省市会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塑料中有 30%会被替换。同时在限塑料颁布之后,并非所有塑料制品都由可降解塑料替 代,部分由纸质餐具替代,在测算时,将假设可降解塑料的占比逐步增高,直至 2025 年达到 60%。

  根据测算,单个塑料碗和塑料饭盒的重要基本处于 40g~60g 之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显示,每份外卖平均 消耗 3.27 个餐盒,大约产生 160g 塑料,再加上平均每单约 2 个塑料袋,共 170g/单。并且在最终测算时加上测算中 所忽略掉的塑料吸管用量,根据卓创资讯,该需求应为 9 万吨/年,每年增长 20%。截至 2025 年,及时配送订单将 带来 100.6 万吨可降解塑料需求。

  超市购物袋是塑料袋使用最为频繁的场景。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替代品主要有纸袋和可降解塑料袋,纸袋 虽然成本低于新兴的可降解塑料,但由于纸袋的强度明显弱于可降解塑料袋,不适合大量购物场所,并且纸袋不耐水 和油渍,在餐饮业的应用较少。当下,可降解塑料袋对于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愈发明显,将带来较为庞大的市 场。根据发改委《意见》,2020 年底首先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成区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 到 2022 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沿海地区县城建成区。到 2025 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 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可降解塑料袋一个约 5g,几乎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的两倍,根据中国塑协的统计,我国日均塑料袋使用量约 为 30 亿个,并且基本维持稳定,因此在测算时,将会以一年总购物袋使用量维持 10950 亿个进行测算。同时,考虑 到纸袋相较于可降解塑料袋的明显劣势,在测算时将会逐步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替换占比,直至2025年达到占比 70%。 根据测算,截至 2025 年,可降解塑料在购物袋上的市场将会接近 70 万吨。

  不可降解地膜清理不净对于土地肥力会造成破坏。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 发育等作用,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在中国大范围使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 年我国农用 薄膜产量为 246 万吨,其中地膜是农用薄膜的重要使用方向。目前我国适宜地膜覆盖的工地面积超过 9 亿亩,地膜实 际覆盖面积达 3 亿亩,覆盖率在 30%左右。我国使用的地膜大部分由聚乙烯经吹塑制成,使用后难以降解,残留在 土壤中的薄膜会对土壤肥力水平、通气性、蓄水能力造成破环,甚至会使耕地次生盐碱化,最终导致作物减产。

  农膜体量大、使用集中,且降解过程中不需要回收运输,因此农膜是可降解塑料应用推广可行性更强的一个领域。2019 年 5 月 28 日,农业部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建立塑料回收 体系,农膜回收率达到 80%以上,到 2025 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2020 年 7 月,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农 用薄膜管理办法》,在农膜回收以外,特意提出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前后两次文件中关于农 膜回收态度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再次印证了可降解农膜才是解决农膜白色污染的关键。

  当前,可降解生物农膜的渗透率很低,但是由于地膜不需回收堆肥既可在农田实现生物降解,随着技术的进步解决功 能性并降低生产成本的预期下,地膜有望率先实现渗透。2018 年我国农用地膜使用量达 178 万吨,假设未来增速较 缓,在 2025 年总量仅达 200 万吨,即使可降解塑料地膜的渗透率只有 30%,可将会带来高达 60 万吨的可降解塑料 市场。

  可降解塑料种类繁多,各种物质性能和特点均有优劣,考虑到塑料应用范围广,需在多场合能够经久耐用,因此不是 所有的可降解塑料都可以大范围推广。我们比较不同的可降解塑料的优劣特点和主要用途如下:

  可降解塑料受“限塑令”鼓励,市场空间巨大。2020 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约为 122.7 万吨/年,生产装置主 要集中在亚洲、南美、北美。从可降解塑料产品种类来看,PLA 和 PBS/PBAT 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物降解材料,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近三年来,淀粉基塑料占比高达 38%,使用量大,其次分别为 PBAT(25%)和 PLA(24%)。 近年来,随着国内禁限塑政策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增速不断升高。过去 5 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量平均 增速在 20%左右,2019 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量由于受产量限制,基本与产量保持一致,消费量约为 26 万t。 在政策的强驱动下,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可能出现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快递包装和外卖、酒店等行业对一次性可 降解塑料制品需求旺盛。按当前增速,预计到 2024 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将超过 200 万t。考虑 2019 年以 来国内“限塑”政策密集出台,并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升高,2024 年有望突破四百万吨,可降 解塑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PLA(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降解材料,可以通过从可再生植物中提取淀粉,再经过生物发酵制得乳酸,最后经过化 学合成制备。PLA 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最后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由 PLA 制成的产品在使用后可完全降解成 CO2 和水,同时无毒、无刺激性,是被广泛认可的环境友好材料。PLA 具有与聚丙烯相似的力学性能,同时其光泽度、清 晰度和加工性与聚苯乙烯相似,加工温度比聚烯烃低,可以通过注塑、挤出、吸塑、吹塑、纺丝等通用塑料的加工方 法加工成各种包装材料、纤维和非织造物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民用等领域。

  PLA 的制成方法总体可分为直接缩聚法和开环聚合法(丙交酯法)。直接缩聚法又称 PC 法或一步法,是在脱水基存 在的环境下,利用乳酸的活性,脱去羧基和羟基,使乳酸分子之间缩聚形成低分子聚合物,然后分子间利用高温脱水 直接缩合而成 PLA,之一过程常采用熔融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和熔融—固相聚合法,其中熔融聚合法最为广泛。开环 聚合法也叫 ROP 法,即先将乳酸单体经过脱水环化合成丙交酯,之后将重结晶的丙交酯聚合方应得到 PLA,该法可 以得到分子质量极高的 PLA,一般为 70 万-100 万左右(低分子量 PLA 可以迅速降解,有利于药物释放,适用于医 学领域;高分子量的 PLA 则在纤维、纺织、塑料和包装行业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因此是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的聚 乳酸合成工艺。

  丙交酯生产工艺要求极高,主要是因为提纯较难,我国生产规模较小。目前,我国还未有规模较大生产聚乳酸的产能, 主要是因为从乳酸到丙交酯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乳酸由于手性结构的原因存在 L-乳酸和 D-乳酸两种旋光异构体。因 此发生缩聚反应后会产生四种聚乳酸聚合物,分别是 L-聚乳酸、D-聚乳酸、DL-聚乳酸、meso-聚乳酸。不同种类聚乳酸含量会导致 PLA 产品性能、特点有所差异,目前国外普遍采用 L-乳酸为原料合成丙交酯进一步生产 L-型聚乳酸, 产品相对分子质量较高。而国内多是以 D-型乳酸和 L-型乳酸混合物为原料,合成的丙交酯中会含有 meso-丙交酯, 这种内消旋丙交酯在生产过程中极难提纯,导致产率很低,大大提高丙交酯生产成本。

  目前全球 PLA 产能为 65.35 万吨左右,主要 PLA 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日本等国家。美国 NatureWorks 是全球最大的 PLA 生产企业,年产能达 18 万吨,占全球 PLA 产能 30%左右。我国 PLA 生产起步相对 较晚,主要的丙交酯原料主要依赖进口。部分 PLA 装置由于技术原因或原料丙交酯缺乏,无法稳定运行或处于关停 状态,实际有效产能约为 4.8 万吨/年,产量约 1.8 万吨/年。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海正生物、安徽丰原集团、河南金 丹科技等。在建 PLA 项目产能约为 30 万吨/年,远期规划产能约为 200 万吨/年。随着我国金丹科技、丰原集团等依 托在生物发酵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丙交酯原料,为我国以后 PLA 产能快速扩张提供了可能。

  PLA 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经在塑料包装、生物医药以及纺织纤维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PLA 的无害特性使得它 能在包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可用作食品包装、制品包装和农业地膜等。PLA 表面光滑、透明性较好、阻 隔性能优异,在很多地方可以完全代替 PS(聚苯乙烯)和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从而降低塑料污染问题。 PLA 降解纤维集降解性、导湿性、阻燃性于一身,同时兼有成型、应用及降解性,在纺织纤维领域应用广泛。同时, PLA 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物理性能,其降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无害且能自然降解,因此越来越 多地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例如组织巩固(如骨螺丝钉,固定板和栓)、伤口包扎(如人造皮肤)、药物传送(如扩 散控制)以及伤口闭合(如应用缝合线)等多种用途。

  近年来,我国布局 PLA 企业开始增加,在国内限塑令的影响下,2020 年 PLA 仍旧供不应求,预计未来仍潜力无限。

  PBAT 是基于石油合成出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几乎生物完全可降解,具有很高的断裂延伸性和很强的韧性,其主要在 一定的控制条件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通常是可预测和重复的,可以应用于包装材料(垃圾袋、食品容器和薄膜包 装)、卫生用品(尿布和棉签等)和生物医药领域等。PBAT 的生物降解作用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降解的环 境,一些通过自然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一些通过化学水解和热降解使聚合物链断裂发生解聚作用,还有一些通过微 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解聚中间体。

  PBAT 合成主要由 BDO、己二醇和 PTA。PBAT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可降解类共聚酯,主要是以 BDO(1,4—丁二 醇)、AA(己二醇)、PTA(对苯二甲酸)或 DMT(对苯二甲酸二醇酯)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或酯交换法而制成。 PBAT 及其复合材料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如生物医药、食品包装和环保工业。PBAT 类型的杀菌剂纺织材料,可以 潜在地用来防止医院的传染病。一些 PBAT 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极好,具有无细胞毒性、对血液无负面的 止血影响、在体外有更高的血液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药业用处广泛。并且,PBAT 复合材料在热—机械性能和疏 水性上表现优异,可以很好的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

  目前,我国基本已经掌握 PBAT 的生产技术,采用酯化—缩聚反应进行工业化制备,并且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成本 可能进一步降低,随着 2020 年限塑令的出台,PBAT 的需求大大增加,未来 PBAT 仍旧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石化基产品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基本可以实现满负荷运行,产量基本与产能一致,约为 30 万吨。国内较大的 PBS /PBAT 生产企业有金发科技、新疆蓝山屯河等。在建 PBS/PBAT 类合计产能约为 40 万吨/年,远期规划产能约为 200 万吨/年。

  PGA 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场景。聚乙醇酸(PGA),也称聚乙交酯,又称聚羟基乙酸,是最简单的线性脂肪族聚酯。是 一种高结晶、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合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可 成型性以及卓越的气体阻隔性。聚乙醇酸作为一种简单并且可商品化的可降解材料,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农用薄膜、 一次性餐具、手术缝合线等多方面。

  PGA 主要通过乙醇酸、乙交酯等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得。目前,PGA 最具有工业价值的制备技术是乙醇酸的 缩合聚合法和乙交酯的开环聚合法。乙醇酸直接缩聚法是制备羟基酸聚合物最简单的方法,乙醇酸经加热脱水(脱醇), 直接生成 PGA,此种方法生成的乙醇酸酯一般只能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十至几千的低聚 PGA。

  乙交酯开环聚合法是制备聚羟基脂肪酸最为成熟的方法,可用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乙醇酸。此种方法较为成熟,可 获得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醇酸产品。而乙交酯是开环聚合法的重要单体,其纯度直接关系到聚乙醇酸的性能。目 前,国内外制备乙交酯合成法主要是以乙醇酸和卤代乙酸为原料。

  目前煤化工路线是一条新型合成路线,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乙醇酸甲酯是合成乙交酯、聚乙醇酸的一种新原料, 源起国内煤制乙二醇技术及装置产能的优势,由煤基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选择性催化加氢制乙醇酸甲酯是一种技术性 和经济性较好的潜在绿色化工路线,开发低成本的乙醇酸甲酯制备单体乙交酯开环聚合生成聚乙醇酸是一种趋势。目 前,国内煤制乙醇酸已实现万吨级生产规模,标志着我国煤基 PGA 也由实验室阶段向工业化应用迈进,为 PGA 工业 化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 年全球及中国聚乙醇酸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 PGA 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43.5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66.9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9.0%。市场规模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心血管疾 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肺癌等多种疾病发病率上升,医疗行业对外科缝合线的需求不断增加;包装行业的快速增 长,对可生物降解包装的偏爱,将使对 PGA 的需求上升。欧盟对包装材料有强制性可降解要求,随着“限塑令”的 推进,PGA 在国内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仅美国和日本可以大批量生产,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20 年全球及中国聚乙醇酸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7—2019 年全球 PGA 需求量从 3691 吨增长到 4645 吨,复合 增长率保持在 10%以上。

  《2020—2026 中国聚乙醇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19 年全球 PGA 市场总值达 71 亿元,预计 2026 年 可以增长到 10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5.3%。PGA 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化发展蓄势待发。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很多微生物合成的一种细胞内聚酯,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由于 PHA 同时具有良 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能和塑料的热加工性能,所以它同时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PHA还具有和 PETPP 等产品等相似的良好的气体阻隔性,使其可能应用在较长时间的鲜品保鲜包装上。正因为 PHA 汇 集了这些优良的性能,其可以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缓释材料、电学材料以及医疗材料等领域中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合成法是 PHA 的主流合成方法。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由于反应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原料昂贵、反应条件剧烈、 副产物多等因素,基本没有得到应用。生物合成法利用微生物的自身代谢来合成产物,主要有三种生物合成路径,包 括三步合成路径、脂肪酸 β-氧化路径、五步合成路径。

  三步合成路径是研究最为透彻、应用最广的合成路径,工业化生产短链 PHA 主要利用该合成路径。多数微生物通过 这一路径合成短链 PHA,如罗氏真养菌、拜氏固氮菌等。第一步,β-酮基硫解酶催化乙酰辅酶 A 缩合生成乙酰乙酰 辅酶 A;第二步,其被乙酰乙酰辅酶 A 还原酶催化生成(R)-3-羟基丁酰辅酶 A;第三步,其在 PHA 合成酶的作用下, 单体聚合生成 PHA。利用脂肪酸 β-氧化路径可以合成中长链 PHA。如铜绿假单胞菌经过 β-氧化途径产生中间产物, 也就是合成 PHA 的前体物质,最后通过 PHA 合成酶聚合生成中长链 PHA。五步合成路径主要存在深红红螺菌中, 与三步合成路径相似。

  PHA 生产的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是利用转基因植物来实现。PHA 在植物中的合成,可以利用光能消耗二氧化碳,成为 一种可持续可再生的材料生产方式。目前已在烟草马铃薯棉花油菜玉米苜蓿等植物中实现了包括 PHBPHBV 以及中长链 PHA 等不同 PHA 的合成,而其中在马铃薯块根中的 PHA 合成是最具生产前景的。通过转基因植物的 PHA 合成,有望将 PHA 的成本大大降低。

  生产成本高是 PHA 暂时难以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问题。PHA 价格大约在普通聚乙烯和聚丙烯的 3 倍至 10 倍,成为制 约 PHA 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HA 生产成本高主要因为原料成本较高、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以及产物纯化成本较高。

  中国已走在 PHA 产业化前列,规划产能超过 10 万吨。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年产 1 万吨的 PHA 生产线,并计 划在吉林建设 10 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年产 2000 吨的 PHA 生产线;绿塑科技也已建成万 吨级 PHA 生产基地。蓝晶微生物新一轮融资开始建设 PHA 量产基地,总产能规划为 10 万吨,分三期建成,其中 5000 吨 的一期生产线 年内建成投产。微构工场也于 2021 年 6 月完成 200 吨的 PHA 装置投产,并且在 7 月利用得到的 PHA 成功制成纤维纺,在生物合成塑料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未来 PHA 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PLA 和 PBS/PBAT 是现有产能最大的两种降解材料,已商品化的 PLA、PBAT 市场前景较好,而 PGA 还处于产业化 初级阶段,国内产能在 5 万 t 以下。PHA、PGA 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导致市场认可度不高,现阶段无法 与 PLA 和 PBAT 在替代通用塑料方面形成竞争,而是多用于高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PBAT:综合了脂肪族聚酯的降解性能和芳香族聚酯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但易发生黏连现 象,通常需要改性使用。

  PLA: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然而脆性和较低的断裂伸长率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PGA:PGA 与 PLA 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和性能特点,PGA 具有 PLA 及 PBAT 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能,包括更好的降 解性能、更高的拉伸强度、更高的负荷变形温度和更优异的气体阻隔性。

  PGA 面临着乙交酯原料制备及精制与高分子量产品合成的生产技术难题与韧性差、吹膜加工性差、降解速率过快、 贮存稳定性差的应用难题。目前我国 PGA 以进口为主,量少价贵,但考虑到其具有独特的性能,且国内开发的草酸 酯原料生产乙醇酸技术大幅降低了 PGA 的生产成本,PGA 价格有望大幅降低。根据相关论文研究,在 30 万吨煤制 乙二醇装置添加联产 PGA 装置后,PGA 生产成本可降低至 7000 元/吨左右,竞争力显著上升。

  PHA:熔点和强度高于 PE,但拉伸韧性低于 PE,具有与 PLA 一样的基本性能特点,但是具有 PLA 所不具备的独特 性能,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气体阻隔性,赋予其在高性能塑料领域的应用潜力。

  长期来看,技术成本是可降解塑料市场竞争最大问题。生物可降解材料相对于传统塑料产品能耗低,排放 CO2 少。 在碳中和背景下,可降解材料为化工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无论是 PLA 还是 PBAT 产 能均较小,一方面是过去成本较高,未收到重视,另一方面是合成工艺较为复杂,政策资金支持不够。受到限塑令影响,可以看到未来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巨大,多家生产企业均表示已经在建或者规划多条可降解塑料生产产能。 我们认为,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竞争短期是竞争建设速度,长期来看是是竞争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谁能将可降解塑 料成本做到最低,甚至超过传统塑料,谁就会获得最大的市场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根据四川省眉山市政府网站公开信息,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 7.5 万吨聚乳酸一体化项目于 2022 年 3 月 22 日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本项目位于四川省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生产车间、库房、罐区及 其它辅助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年产聚乳酸 7.5 万吨。

  早在 2018 年,万华化学就已经组建了 100 人的研究团队,对世界级技术难题—“丙交酯的合成”进行研究。在万华 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黎源博士的带领下,万华研发团队经过艰苦研发,在 2021 年实现将丙交酯的合成推进到中试阶段, 在 2022 年 3 月 22 日万华聚乳酸项目正式进行环评公示,标志着万华已经完全掌握丙交酯合成技术,可以实现从乳 酸到聚乳酸规模化生产。

  另外,万华化学还在四川眉山基地投资建设 6 万吨 PBAT 项目,该项目配套 10 万吨 BDO 产能及天然气制乙炔和甲 醛装置,该项目有望在 2022 年上半年投产。我们认为,万华依旧选择建设一体化低成本项目,有望凭借产业链优势 在未来可降解塑料竞争格局中胜出。

  公司于 2021 年投资建设 12 万吨/年 PBAT 可降解塑料项目,拟投资 44 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 1,4 丁二醇 (BDO)17.95 万吨,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12 万吨;N 甲基吡咯烷酮(NMP)5 万吨,副产丁醇 0.51 万吨, 四氢呋喃 1.32 万吨。公司在行业内对于成本管控拥有绝对的竞争力,未来进入可降解塑料赛道有望凭借成本优势扩 大市场份额。

  金发科技早在 2014 年便开始布局可降解材料,至 2021 年底,金发科技 PBAT 年产能达到 12 万吨,成为国内最大 的 PBAT 生产商之一。2021 年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实现销量 7.97 万吨,同比增长 22.28%。

  公司优势在于在新材料领域蛰伏已久,2004 年,金发科技旗下的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开始便开展生物降解塑料研 发及产业化工作,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得到权威认证、欧美认可的生产商。2020 年以前,新材料主要是出口为主,2020 年,国内可降解塑料需求剧增,金发科技在此技术上全球领先,是亚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 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目前产能高达 6 万吨/年,改性后达 8 万吨/年。

  另外公司已经公告,2022 年第二季度 3 万吨 PLA 产能即可投产,所以公司将成为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最大的公司, 在国内可降解塑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将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