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x爱游戏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全球携手正当时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3-08

  ayx爱游戏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进展》杂志2017年的一项研究称,截至2017年中期,全球已生产了83亿吨塑料;截至2015年,已产生约63亿吨塑料废物,其中约9%已被回收,12%被焚烧,79%累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

  由此引发的海洋垃圾污染也同样严重。2016年12月第13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发布的全球海洋垃圾污染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人类每年都往海洋中倾倒数吨购物袋、渔网和其他塑料废物,目前塑料废物已经占据海洋垃圾的3/4,被塑料废物污染的海洋已经使接近400种海洋生物面临着生存危机。2020年7月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研究团队在南极土壤中的弹尾虫体内发现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证实微塑料已经到达地球上最偏远地区的陆地食物链。

  海洋垃圾和塑料废物污染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组织和会议中的重要议题。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高度重视海洋塑料废物和微塑料问题,其作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最高决策机制,主要商讨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并作出决策。

  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其四届会议中均针对塑料废物和海洋微塑料形成会议决议。从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中强调塑料制品污染预防原则的重要性,到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鼓励减少不必要的塑料生产和使用,国际社会对塑料废物,特别是海洋微塑料和一次性塑

  料制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2019年3月举办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各国审议并通过关于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两项直接针对塑料废物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塑料废物问题上逐步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全球性合作的决心,也为各国进一步开展塑料废物治理指明了方向。

  另外,其他多边组织和框架也对塑料污染给予高度重视。例如,2015年,在德国开幕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峰会(G7 Summit)的共同声明中提及了塑料废物问题,提出尽可能减少塑料废物的排放,并探讨了开展回收的必要性。2019年12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会议提出了“蓝色市民”倡议,号召每位市民要崇尚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自觉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进而减轻海洋垃圾及塑料污染。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是关于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最全面的国际环境协定,目前共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87个缔约国,具有全球普适性。ayx爱游戏公约总体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危险废物及其他废物的不利影响。

  2019年5月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巴塞尔公约塑料废物修正案,将不可回收和受污染的塑料废物列入公约受控范围。缔约国应对其采取源头减量、环境无害化管理、越境转移控制等措施。同时,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在巴塞尔公约下进一步采取行动应对塑料废物》,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塑料废物提出了全球性的管理方案,包括塑料制品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塑料废物越境转移控制和环境无害化管理等各方面。《巴塞尔公约》的相关决议使全球塑料废物管控进入了实操阶段,全球防治塑料废物污染框架基本建立。

  除国际组织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制定并颁布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如2017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昆士兰减少废物和回收修正案,规定除了在运输易腐食物中使用的薄膜袋之外,禁止零售商分发塑料袋。

  2018年6月初,继全面禁止塑料袋后,肯尼亚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6月5日前,在指定“保护区域”对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实施禁令。

  2018年10月,英国提出将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对那些制造或进口可再生材料含量低于30%的塑料包装者征收新税的措施。

  2020年1月1日,法国通过《能源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法》的禁塑部分法令。新法案对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减轻塑料污染等提出了量化目标,对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规划了路线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将塑料作为7个关键领域之一,对包装、建筑材料和车辆等关键产品的塑料回收含量和废物减少措施制定强制性要求。

  2020年6月30日,韩国环境署发布塑料限制新令,规定从6月30日起实行对废塑料(PET、PE、PP、PS)的进口限制。

  2020年7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有偿提供塑料袋的规定,要求所有零售商店在提供塑料袋时都须收费,塑料袋的价格由商家自行决定。

  从2007年我国提出“限塑令”,到2017年提出“禁止洋垃圾入境”,我国持续关注塑料污染问题。跟随国际加快治理塑料污染的步伐,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升级版“限塑令”。不仅摆脱了以往“价格杠杆”的依赖,而且覆盖范围更大、可操作性更强。不同于以往仅对个别环节和个别领域做出规定,《意见》提出的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和各环节,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建立形成治理塑料污染的长效机制。

  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关注点类似,《意见》同样遵循3R原则,旨在从源头减量、回收以及循环3条路线解决塑料制品污染相关问题,即禁限路线、回收路线与替代路线。

  在禁限路线中,《意见》提出了禁限的范围,逐步推进源头减量化的目标,分地区分步骤开展禁限工作。在回收路线中,《意见》强调要通过规范回收、循环再利用和在重点领域投放回收设施实现塑料污染治理。在替代路线中,《意见》提出推广应用替代产品相关措施。

  与此同时,财税、标准、科技等多方面配套措施也将进一步细化和出台,形成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的浪潮中,前浪未远、后浪已至,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需要全球携手共同应对。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