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年吃5万颗塑料!垃圾分类背后的这组数据惊呆了无数人ayx爱游戏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7-11

  ayx爱游戏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这个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从上海,到西安、成都、广州、青岛、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相继“上演”,无数人感受到了这种被垃圾分类支配的“恐惧”。

  在首个实行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上海,人们不谈股票,不谈放假,甚至不谈恋爱。开口闭口,只有垃圾分类。

  而人们在自我调侃被垃圾分类“逼疯”的背后,则是一场全中国人都输不起的战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塑料被遗弃在海洋,每人每年平均进食约5万颗塑料颗粒,近700类海洋物种曾进食过塑料或被塑料垃圾缠绕……

  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的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就要被填满,将关闭封场。

  在原本的计划中,江村沟每日垃圾填埋量在2500吨左右。原本能使用50年的填埋场,结果提前20年就迎来了饱和。

  在杭州,一天的垃圾产生量是1.2万吨,三到四年就能把一个西湖完全给填满了。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下面将近有100米,也就是30多层楼厚的垃圾,2007年到现在已经填了1700多万吨垃圾。

  而围绕填埋场、焚烧厂等垃圾处理设施产生的“邻避效应”事件,也牵动着居民和城市治理者的神经。

  一方面,垃圾量在不断上升,种类也越来越复杂,但是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却一直没有跟上。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明明有利于美化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何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呢?

  2000年,原建设部下发《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正式拉开了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序幕。

  万科公益基金会与零点有数发布的《2019年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废弃物管理信心指数与意识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关于日常生活中对受访居民个人进行废弃物减量、再利用、分类行为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个人相关意识提升、社区设施完善,监督管理到位,以及家人朋友的行为习惯。

  与之相对应,受访居民评价目前做的最不到位的因素,同样依次是个人相关意识不足、社区设施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家人朋友的行为习惯影响。

  可见,居民更关注自身及身边小环境因素,认为每一个个人与家庭这些最细枝末节的因素最终会共同影响这件大事。

  “任何政策和法律如果没有一个监督机制、考核标准,那么这个政策就永远停留在纸面上。”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张雪华认为,垃圾分类之所以提了20年仍无明显效果,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责任在哪儿,“没说具体要分成什么样子,没强制性,更像是一个建议。”

  这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国46座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而垃圾问题并不是一分了之,在强制垃圾分类后,会有大量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分出来,现有的分类处理设施配套是否能经受住考验,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垃圾分类从自愿自觉迈向法治规范的关键期,全国各地强制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有哪些痛点?如何才能找到废弃物的可持续管理模式?

  万科基金会全国最懂垃圾分类的人聚在一起!邀你“云参会”内容:12月9日-10日每天13:30-17:30,万科基金会举办“第二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秘书长陈一梅邀你“云参会”深入了解社区废弃物管理,探索社区废弃物管理模式。视频号 /mpvideosnap

  12月9日—10日每天13:30-17:30,全国最懂垃圾分类的人将聚在一起,共同探索社区废弃物的可持续管理模式。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社区废弃物管理涉及的面很广,面临的困难也很多。我们希望通过论坛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分享观点、知识与技术,推广先进经验ayx爱游戏,推动各个层面的协作,共同探索新的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这场论坛上,来自社区废弃物管理、可持续社区发展等相关领域的众多嘉宾,将围绕政策剖析、实践痛点分析、公益力量参与、社区厨余垃圾在地资源化、从厨房到土地——绿色善食之旅5大议题,分享观点,展开讨论和对话。

  众多参与垃圾分类的一线公益机构,也将分享他们在推动垃圾分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可复制的经验。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社区废弃物管理的经验,本届论坛将通过线上直播/录播的形式举行,并在12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没人喜欢垃圾,可没人不在制造垃圾。大自然给予人物质的精华,我们不该回赠物质的垃圾。

  欢迎各界伙伴和朋友参与本次论坛,我们一起从垃圾分类的举手之劳开始热爱绿色生活,从关心社区环境开始关心气候变化,一起努力,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