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风波“继续发酵”食品安全ayx爱游戏波澜不断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09

  ayx爱游戏编者按:塑化剂本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但是,这种添加剂却在台湾地区的一些食品中“潜伏”了近30年,直到最近,被一位细心的妈妈发现,才得以披露。这个消息震惊了台湾食品业界,短短一周内,就搅乱了台湾的饮料、保健品等市场。

  据报道,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因此不能被添加到食品当中,且添加过塑化剂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食品,也不能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包装。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这是全球首例塑化剂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世界罕见,堪称“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谁也不会想到,埋首实验室26年、现年52岁的台湾食品药物管理部门检验员“杨技正”(台湾地区某类公职人员的统称),会成为揪出黑心厂商违法在起云剂中添加塑化剂真相的“英雄”。为了保护她,该部门并没有让她直接面对媒体,但通过食品药物管理局秘书罗吉方的表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默默无闻的检验员是两个小孩的母亲。检验员的专业素养和母亲的特殊身份使其对儿童食品健康特别关注,对食品安全格外用心。

  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的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杨技正”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但她仍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追本求源,并最终揪出了这起大规模非法添加塑化剂案。

  台湾媒体人刘芷庭告诉记者:“先是运动饮料被检出含毒,继而扩大到饮料、健康食品等,就连香料也不幸中招,全台湾陷入了对塑化剂毒性的恐慌之中,民众不知道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林口长庚医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梁更是指出这是‘台湾版三聚氰胺事件’,怒批卫生部门没尽到把关责任。”

  据了解,近日,台湾网友要求追究此次事件责任的呼声不断,并认为应有部分官员为此下台。随着添加塑化剂的食品名单和企业名单不断增加,非法添加塑化剂事件的“雪球”越滚越大,台湾饮料添加塑化剂引发的风波已经演变成重大的食品安全危机。

  据悉,一开始,非法添加塑化剂的起云剂是被追查的首要对象。据台湾食品卫生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可以帮助食品乳化,常添加在运动饮料、果汁及果冻等食品中,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是,一些非法厂商为了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使用塑化剂DEHP以及DINP制造起云剂,导致起云剂产生了毒性。台湾食品卫生部门调查台湾境内起云剂供货商的结果显示,在台湾16家国产厂商里,有3家检出塑化剂(来源为昱伸及宾汉),6家未筛检出,5家无供应,2家无营业;5家进口厂商里,1家未筛检出,3家无贩卖,1家已解散。

  如今,检验出非法添加塑化剂的食品已经从饮料扩大到面包、饼干以及蛋糕等,即使是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也难逃“塑化”的厄运。台湾当地机构抽检16项水果香精时发现,其中6项样品确定掺有塑化剂,而上述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香精。而除食品之外,在塑料制品、化妆品、清洁剂、服装、玩具等行业,这场风波的主角——塑化剂也几乎无所不在。

  此次事件的真正“元凶”——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不仅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广泛使用,也会添加在橡胶、黏合剂、纤维素、树脂、电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借此增加材料的柔软度。塑化剂种类很多,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这种无味的液体主要用在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中。这次台湾地区曝光的塑化剂DEHP、DBP、DINP、DIBP均属于这一类。随着聚氯乙烯生产工业化,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塑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成为塑化剂的主体,约占塑化剂总产量的80%左右。目前,DEHP主要用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但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内的所

  有塑化剂都是石油化工产品,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禁止加入任何食物中。

  6月11日,台湾各县市同步销毁塑化剂污染食品,总重量超过286吨。据了解,台湾卫生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制定塑化剂容许摄取量,作为管制塑化剂的执法参考标准。目前,台湾卫生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已经成立塑化剂专属网页,将已验出不合格食品的各厂商食品品项一一列出,供民众查询及参考。而台湾各县市卫生部门则免费为民众检验家中有疑虑的食品,一人以一项为限,并公示检验结果。

  据刘芷庭介绍,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施颜祥表示,塑化剂事件发生至今,不仅让台湾相关食品产值损失上百亿元,更重创了消费者的信心与台湾形象。如今,在台湾卫生部门全面抽查率已达八成的情况下,台湾经济部门将尽快在2个月至3个月内建立食品安全履历制度,重新树立消费者信心。台湾连锁暨加盟协会秘书长洪雅龄也表示,此次事件不但让台湾相关生产企业的营业额损失一成至两成,更为接下来的暑期旺季销售增添了变数,甚至会使大陆游客自由行的商机连带受到冲击。不过,洪雅龄也指出,塑化剂风波的发生虽然令人遗憾,但危机也是转机。塑化剂风波也会对促进相关生产企业做好自主管理、建立标准化流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经有关部门清查,确实有遭塑化剂污染的原料或产品输出到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越南、菲律宾、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南非、阿根廷、埃及、英国、加拿大及新西兰等地。依照国际惯例,台湾卫生部门已透过相关渠道通报上述国家和地区。

  而台湾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已经波及到了两岸食品进出口贸易。继台湾产的部分食品爆出塑化剂风波之后,部分大陆产食品也随之相继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6月11日,大陆产食品首次被查出含有塑化剂,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的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塑化剂),目前已对相关产品进行封存。

  卫生部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关于塑化剂进入人体的安全标准,都是参照国外的使用标准。世卫组织、美国和欧盟分别认为成人每人每天摄入1.5毫克、2.4毫克和3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为方便公众了解塑化剂产品,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已经公布了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产品的最新名单,数量从22种猛增至812种,涉及245家企业。问题产品一律暂停进口。同时,国家药监局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和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两种保健食品。

  6月9日,2011辽宁(沈阳)台湾名品博览会在沈阳召开,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台北世贸中心董事长王志刚回答了本报记者的问题。王志刚表示,在两岸经贸往来日趋紧密的今天,食品安全受到两岸的高度关注ayx爱游戏,本次参展的食品企业,事前做了严格的检测,保证了参展食品不存在塑化剂问题。

  “我建议两岸建立共同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关于这一点,我回去后也要向台湾方面提出建议。”王志刚说。

  记者注意到,参展商带来台湾精品、名品的同时,也展示了各项安全验证文件。台湾北田公司以生产饼干食品为主,据其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塑化剂风波几乎对所有食品产业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但由于此次塑化剂风波主要针对饮料、婴儿食品、保健品、胶囊等,所以,对生产饼干食品的北田影响较小。此外,台湾参展商品都经过了统一的安全检查,合格后才能参展,所以各种食品的安全是比较有保障的。”

  台湾百业公司在此次博览会中带来了米粉、豆粉等展品,并向消费者展示了一系列台湾卫生检查认定表,所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塑化剂产品只是台湾几家黑作坊非法经营出现的问题,并非所有食品都有问题。博览会召开前,大陆方面对所有参展企业产品做过各项检查,此次参展的食品并未受塑化剂影响。

  在台湾吸引茶饮展台前,其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此次塑化剂风波从饮品行业辐射到食品、药品行业,很多企业被迫停产,餐饮食品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

  “从2004年查出台湾饮品含塑化剂等人工添加成分,至今,已有961种商品被列入名单,增长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使广大民众十分担忧。”吸引茶饮负责人说,“关于塑化剂问题,我相信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奉公守法的,只是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使整个市场为之哗然,影响肯定会有,但我相信很快就会过去。”

  现在,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风波,公众已经草木皆兵。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显示,全国43个较大城市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信息公开程度还不到四分之一。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公众往往会从对一种或几种产品的恐惧急速扩大到对所有产品的质疑:现在还能吃什么?

  其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三个词——“及时”、“公开”、“准确”。公开得越及时,公开得越准确,公众的疑虑就会越小,也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方的行动总是很难令人满意——一些部门怕问题公开后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如此“矛盾”下去,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相关企业也会因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而陷入深渊,得不偿失。

  而从龙头老大“统一”到业内新秀“悦氏运动饮料”再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宏星制药”,小小的塑化剂让一众台湾名牌都在阴沟里翻了船。可见,无论多大的品牌,面对来势汹汹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大意失荆州”。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企业应该如何把关?我们认为,应该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做起。作为掌控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产经营者有义务掌握工艺流程、技术标准等关键信息,自己先行为食品安全把关。因为消费者和监管者都不可能实施对生产经营的全程监控,所以,对食品安全的把握,生产经营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从“根儿”上消除隐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