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限塑令”对“白色污染”发起新冲ayx爱游戏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16

  ayx爱游戏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今年底,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的塑料制品就要同大家说再见了。2020年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九大类实行禁限管理的塑料制品赫然在列。

  这是年初新“限塑令”印发半年后,“限塑”工作再次加码升级。1月1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塑料污染治理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意见》也被称为升级版的“限塑令”。在此基础上,《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完成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又做出了具体部署。

  与2008年出台的“限塑令”相比,这一系列新规定旨在构建起覆盖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向“白色污染”发起新的冲锋。

  近日,记者在一家麦当劳餐厅发现,柜台上的吸管自取箱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实现“换装”的饮品杯盖——增加的饮用嘴替代了塑料吸管的使用,掀开小盖儿就可以实现直饮。

  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用量,麦当劳自7月起在不少城市停用塑料吸管,陆续将传统杯盖替换为直饮杯。据了解,目前我国有超过3500家麦当劳餐厅,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约400吨。

  看似不起眼的吸管,消耗量却十分惊人,尽管在塑料垃圾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由于其降解困难、难以循环利用等特性,危害不容小觑。

  根据《意见》,到2020年底,餐饮服务中用于吸饮液态食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将禁止使用。距离“限塑令”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半年,不少对塑料吸管使用有较高依赖性的零售、餐饮企业纷纷行动,或改用新型直饮杯盖,或选择纸质吸管,以此减少塑料吸管用量。

  除了吸管,还有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也被列入年底禁用名单。新“限塑令”要求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在供给端,《意见》基本涵盖了过去几年广受关注的品类,如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上,《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与十多年前的“限塑令”相比,《意见》覆盖供给端及消费端,也不仅仅局限于塑料购物袋,而是对13类塑料制品明确设定了2020年、2022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节点,要求分步骤、分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

  日前印发的《通知》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同时公布了禁限管理的细化标准,对部分塑料品种的禁限范围做出明确限定,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

  2008年起施行的“限塑令”至今已有十余年,有偿使用并未达到理想的“限塑”效果。商场通过销售塑料袋获得了可观收益,但塑料袋绿色生产、销售和回收体系却没有建立完善。图为北京市某商场收银处,一位自带购物袋的消费者正在结账。滕玥/摄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9年,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超1.7亿件。换算一下,平均每秒钟就有近2000件快递发往全国。

  快递行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造成海量的胶带及包装制品等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的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快递及外卖等新兴行业已成为塑料垃圾产生的新战场。

  从快递行业来看,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快递废弃塑料会混入生活垃圾中,难以实现回收利用。根据2019年绿色和平等三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生产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2018年,塑料类快递包装材料使用量为85.18万吨,约占快递包装材料总量的十分之一。

  对于快递行业的塑料包装问题,《意见》划定了“两步走”的任务目标,第一阶段,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第二阶段,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与快递相比,电商外卖平台产生的塑料垃圾管控难度更大。塑料餐盒、塑料包装袋、一次性筷子和勺子……各类外卖产品里里外外几乎都要由塑料制品包裹起来,用完即弃。对此,《意见》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除了上文提到的塑料吸管,《意见》要求,从地级以上城市(2020年底)再到县城(2022年底),餐饮堂食服务将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如今,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APP纷纷开通“无需餐具”服务,引导消费者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并没有强制措施制约商户和消费者,单单依靠外卖平台的倡导还远远不够。要改善目前外卖领域塑料餐具带来的环保难题,还需要入驻平台的商家、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商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近日,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4家协会联合发布《建设生态文明,减少塑料污染——关于共同做好塑料污染治理的联合倡议书》,倡导品牌餐饮企业不再采购国家禁止销售的塑料购物袋和餐具等产品,在“限塑”社会共治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新“限塑令”涵盖塑料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一方面,按照减量化的原则,对部分塑料制品划定了禁限时间表;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成为当下面临的新课题。

  “通过系统性治理,形成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强调,要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为确保如期完成年底塑料污染治理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海南、江苏、贵州等多个省份着眼“限塑”工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探索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以海南为例,“限塑”是海南自贸区建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根据《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今年8月至11月,海南省部分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实施“限塑”试点,到12月1日,海南将正式开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

  与此同时,海南推进省内相关企业转型生产,大力引进外来项目落地,全力推进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产业发展。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预计,今年底前,海南可形成全生物降解袋类制品产能超过3万吨/年。

  在“限塑”后的替代品供应方面,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纸制品、布制品等可降解塑料制品可行性最高,这些替代品企业及市场也受到广泛关注。

  据了解,可降解塑料行业在我国发展已经超过20年。尽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可降解塑料产业市场化程度偏低,过去由于政府推广力度不够、生产企业利润率也不高,所以可降解塑料一直叫好不叫座,迟迟未得到大规模推广。

  新版“限塑令”释放的政策红利让行业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近来,不少龙头企业顺应市场机遇,纷纷布局可降解塑料生产线,快速扩张国内市场。但与此同时,一些生产传统塑料制品的中小企业也因“限塑令”受到不小的冲击,不得不面临艰难转型。

  华安证券研究所依据各地“限塑”政策安排,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变化。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可达23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477亿元。

  但可替代产品也并非一劳永逸。新“限塑令”强调可降解,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会不会出现一种塑料污染替代另一种塑料污染的局面?

  毕竟,可降解塑料产品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降解,且大多是生物可降解。但如若分类时未加以区分,可降解塑料可能达不到所需的降解条件,也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一次性塑料。

  况且,现在多数城市仍缺乏单独的塑料制品回收处理体系,可降解塑料实际上很难得到科学降解。对此,《意见》提出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塑料制品形式多样,应用领域广泛,又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处置等多环节,其监管职责也分散于政府多个职能部门之间,因而导致监管责任难以落实到位,而这也是导致2008年“限塑令”政策目标无法完全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限塑令”是倡导性、方向性的规范文件,依然不具有强制执行性,如何避免走上“老路”?

  “必须有另外的法律和法规作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表示,新“限塑令”的法律依据主要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也涉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产品质量法。

  尤其是今年4月29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未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邮政等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限塑令”细化法律责任,也反映出我国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进。

  以北京为例。为配合今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依法把北京市“塑料袋”管起来,严格塑料袋监督管理。其中,严禁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等行为都在监督检查的范围之内。

  除了监管与执法部门介入,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者需要共同努力,应培养全民绿色消费习惯,在全产业形成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摒弃一次性用品和一次性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塑料污染。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经过十多年的曲折探索,落实新“限塑令”,不能再局限于依靠消费者“自觉”或“有偿使用”的旧思维,而应真正打通“限塑”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构建塑料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各县(市)市场监管局,州局各科(室、中心、支队、消协)ayx爱游戏,州检验检测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科学有序推进源头减量替代,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黔南州市场监管局将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任务(一)全面排

  3月20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重点工作清单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珠海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各区、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日,焚烧能力达到100%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源头减量力度显著加强,回收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垃圾清理整治深入推进。其中,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限塑令)发布两年来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近期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开展的市场调查显示,限塑令在大型连锁商超落实较好,但菜市场、集贸市场、路边小摊、外卖餐饮店、水果店等场所还在大量使用一次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密云区、延庆区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规范化试点的通知,详情如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支持密云区、延庆区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规范化试点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有序有力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定西市多措并举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和餐饮行业燃气安全

  11月21日,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汕尾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见稿),以坚决打赢塑料污染治理攻坚战,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汕尾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决策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市区和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能力达到13万吨/日左右,焚烧能力占比达到80%以

  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株洲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强化源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凝聚社会广泛共识,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塑

  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娄底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详情如下:娄底市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现提出2022年重点工作如下。一、

  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限塑令)发布两年来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近期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开展的市场调查显示,限塑令在大型连锁商超落实较好,但菜市场、集贸市场、路边小摊、外卖餐饮店、水果店等场所还在大量使用一次

  在呈贡区七彩云南第壹城的一家星巴克店内,记者看到取餐柜台上放有一些纸质吸管,吸管旁有一块牌子上写着:“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我们为你准备了直饮杯盖。”店员称,店内已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包装袋、杯套等都是纸质的。大型连锁企业在减塑行动中反应迅速。南屏街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店铺,都

  随着“最严限塑令”的推进,相关产业链布局加快,可降解塑料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众多,涉及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有在建/拟建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的上市公司包括金发科技、万华化学、金丹科技、长鸿高科、齐翔腾达等1

  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史上最强限塑令”。《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这一条规定又被业内称为“禁管令”。半年后,在《意见》基础上,2020年7月10日

  五花八门的“可降解”怎么选今年1月1日起,上海开始推行“限塑令”,很多地方不再提供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无疑是一件有利于环境的大好事。不过,现在仍有一些商家外卖使用普通塑料袋,而且网上销售的可降解塑料袋,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生物可降解、氧化降解、光降解、添

  2020年8月31日实施的《天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天津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建成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2021年1月1日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上路。现如今,塑料及其制品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工农生产到衣食住行,塑料无不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限塑令”再度升级,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1月11日,天眼查App发布《塑料行业发展报告》,用大数据揭示中国塑料行业发展情况。

  可降解塑料袋涨价15%,纸制品24小时满负荷生产,上游正疯狂扩产……从今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省会城市买东西不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会在全国所有饮料店消失;在地级以上城市景区吃饭,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上桌”……2021年,史上最严“限塑令”开始落地!一次性塑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本月起正式实施。记者昨日从有关会议获悉,相关细则已基本确定,在设施建设、配备标准、源头减量、收运处理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设施建设,新建小区配建垃圾分类设施在分类投放设施建设方面,细则规定,待开发建设的地块出让时,应将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设施的建设纳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级版“限塑令”、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举实施效果如何?对吸管市场有何影响?生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相较于塑料制品产量已占据全球的1/4,目前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全球占比仅为4.6%,行业尚处于导入期。接近传统塑料两倍的价格仍然是阻碍可降解塑料市场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限塑令,可降解塑料的渗透节奏有望加快。淀粉基塑料使用量最大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

  近日,国管局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六项工作重点,包括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及标志、倡导推动绿色办公、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坚决制止餐饮浪

  纸质吸管取代塑料吸管,环保餐具取代普通塑料餐具,可降解塑料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今年1月起,新版限塑令正式生效,许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被按下了停止键。尽管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限制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日益重视,但仍有大量塑料被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暴露的塑料制品在物理作用、

  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途主要有两个领域:一是原来使用普通塑料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使用或消费后的塑料制品难于收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如农用地膜和一次性塑料包装。二是以塑料代替其他材料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使用降解塑料可带来方便,如高尔夫球场用球钉,热带雨林造林用苗木固定材料。具体应用在:(1)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1年1月1日,升级版“限塑令”、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此举实施效果如何?对吸管市场有何影响?生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从12月1日起,海南省率先在全国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正式进入“控塑时代”。目前,海南“控塑令”实施已近一个月,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替代品”的推行效果公众还满意吗?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替代品走入生活,生产产能逐步提升在大润发超市海口国兴店,记者

  合肥史上最严“限塑令”来了,年底起,合肥市建成区商场、超市、书店、外卖打包,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餐饮行业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星级宾馆、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目前,合肥史上最严“限塑令”已基本敲定【关键词】生产▲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要求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商务部关于《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关于塑料

  近日,新疆和黑龙江等地相继发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到目前,我国已有27省份出台了相关方案。政策紧锣密鼓的发布,再一次推动了可降解塑料的发展风口,尤其是在外卖、快递等包装领域,市场规模五年内将达358亿元。新疆《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发布,明确分三阶段推进塑料

  为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相较于2007年发布的限塑政策,新“限塑令”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

  9月11日,中通快递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可以说是上市在即。中通与圆通、申通、百世(前身是汇通)、韵达统称“四通一达”。从2015年开始,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先后在A股借壳上市。中通、百世远赴纽交所。2019年,中通快递以121亿件业务量、19.1%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快递企业中占据强势地位。而在快递业的

  一些塑料制品将被禁用,你准备好了吗?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禁限相关塑料制品的细化标准。今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提出到今年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地的商超、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